爆火出圈的汉服饰,让你一秒穿越回古代
在最近播放的综艺《妻子的浪漫旅行》中,妻子们到了一家古色古香的饭店,均换上了汉服体验古代用餐礼仪,对于穿汉服,其他身为演员的妻子们都已习以为常,却彻底征服了第一次尝试汉服的吉娜(钢琴家,也是著名钢琴家郎朗的妻子),回酒店都舍不得换下,回酒店后更是穿着一袭红裳弹起了钢琴。
还有不久前的一段#公交司机遇上汉服小姐姐 #视频中,一位公交车司机停车礼让两位穿汉服的小姐姐过马路,两位小姐姐行至车前时,缓缓行古礼表达感谢,公交司机大哥立马起身抱拳回礼,评论中都是对汉服小姐姐和司机大哥的可爱举动的欣赏和夸赞,还有对中华礼仪文化的热议。
另外一些旅游景区的举办的汉服活动和各地的汉服快闪活动等
以及更早前火爆全网的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小姐姐,表演时是里里外外围得水泄不通啊
近年来,在闹市街头看到越来越多喜欢穿着汉服出行的人,汉服好像已经逐渐出圈被大众所重视与喜爱,少了很多往日的侧目指指点点。
所谓的“汉服”,又称汉衣冠、汉装、华服,总的来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。它不是指汉代的服饰,而是指汉族传统服饰。因为汉代的前身是华夏族,故而整个汉族的传统服饰可以溯源至周代,经过秦朝的发展,到了汉代逐渐臻于成熟。
汉服的流行,是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化正逐渐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表现。
其实汉服包含着一整套的服饰系统,包括衣裳、首服、发式、面饰、鞋履、配饰等。
美人美衣,美妆美饰,同汉服“配套”的,还有那些经典的饰物。
汉族女子所佩戴的首饰著有有八种,即为簪、栉、钗、华胜、步摇、金钿、珠花、勒子。女子所佩戴的这些首饰,材料金贵,样式华美精致。不仅能够对她们的容颜多有助益,同时也能够彰显她们雍容华贵的社会地位和气质。
首饰盒
古代女子首饰,要先从首饰盒开始说起......
博物馆中看到很多遗留下来的首饰盒,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:讲究!
其种类繁多,样式奇巧,造型精美,堪称女子的百宝箱。
金嵌宝石镂空花卉纹八角盒 故宫博物馆藏
“妆匣尚留金翡翠,暖池犹浸玉芙蓉。”在古代,女子的首饰盒有一个很典雅的名字:妆匣。
妆匣伴随中国女性数千年,是她们最贴身、最钟爱的常用物。
尤其是古代女子出嫁,娘家总要送给女孩一份丰厚的嫁妆,一个装满了化妆品和首饰的精致妆匣,是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样。
妆匣中,一般会放女子的饰物和日常用品,如簪子、璎珞、项圈、项链、手镯、耳环、戒指、玉佩等等。
清乾隆 木嵌铜胎画珐琅西洋人物首饰盒
清 银累丝烧蓝五蝠捧寿委角盒
在明代冯梦龙的小说中,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中的“百宝箱”就是她的首饰盒。
在得知自己被情郎李甲卖给富商后,绝望的她对着装得满登登的妆匣哀叹:“妾椟中有玉,郎眼内无珠”,之后便抱着这宝盒投江自尽。
剧照
可见,妆匣在古代对于一个女子的重要性,堪称“全部家当”。
但如今,精致的妆匣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,走下舞台,奔向了收藏界,在那里展示着她曾经的辉煌和荣耀。
清 烧蓝嵌玉银首饰盒
看完了首饰盒,那我们现在就该打开她们的首饰盒,来细数那些美轮美奂的首饰。
梳篦
古人对梳子有三种称呼,“梳”、“篦”、“栉”。
而梳篦作为中国古代八大头饰之一,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。
镀金背玉梳 东汉
它是古人重要的日常用品之一,妇女几乎梳不离身,甚至一度形成发间插梳之风气,将其作为一种装饰。
苏轼有诗云:“山人醉后铁冠落,溪女笑时银栉低。”精美的梳篦是当时妇女发髻上独具特色的点缀之一。
自魏晋在妇女头上流行插梳之风,至唐更盛,这种梳篦常用金、银、玉、犀等高贵材料制作。
·插戴方法,在唐代绘画如张萱《捣练图》、周昉《纨扇仕女图》及敦煌莫高窟唐代供养人壁画中均能看到。
捣练图(局部) 唐 张萱,所画插梳方法,有单插于前额、单插于髻后、分插左右顶侧等形式。
左:战国时期;右:汉朝
左:元;右:宋
古代梳篦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,从春秋时期的直竖形、战国时期的马蹄形,再到隋唐五代的梯形、宋代的半月形,梳背的装饰也日益精细富丽。随着人们审美的改变,除作为梳具和装饰之外,它还被赋予了定情信物、养生之物等意义。
尤其是玉梳,在当时比较流行,元剧《荆楚臣重对玉梳记》中,顾香玉将玉梳一分为二,将其中一半赠给荆楚臣作为凭信,后二人相见,玉梳复合,有情人便终成眷属。
簪/钗
发簪,古代女子用来固定和装饰头发的一种首饰,其历史悠久,种类繁多,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。
说到簪,这里不得不提及它的前身——“笄”(ji,读音同“基”),是古代女子用来固定发髻的一种工具。笄也是古代女子成年礼的一种代称,即女子15岁成年则要梳髻贯笄。若已许嫁,则宴宾客举行婚礼。若未婚嫁,则礼毕,再取下发笄,仍恢复原来的发型。
早期的笄,材料多为石、骨、竹等质地,样子比较原始粗糙,但也不失为一种质朴之美。商周时期,笄的头部开始呈现伞形、几何形、飞鸟走兽形、夔龙形等多种样式。
殷商时期骨笄:左:鱼形骨笄;中:竹节骨笄;右:夔龙纹骨笄
秦汉之后,笄才被称为“簪”,样式和工艺也更趋精美,相比之前骨头、石头一些的普通材质,人们开始越来越青睐金、玉、翠羽等制作而成的簪。历代发簪千变万化,比较常见的有球体或半球体、花顶形、如意形、耳挖性、飞禽走兽游鱼等等,不一而足。
作品来自画师德珍老师
明弘治 镶羊脂玉红蓝宝石金累丝簪
金凤簪 湖北梁庄王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
在形态各异的发簪之中,又以翠羽簪为最为出色。这里,不得不提及中国古代的一种金银制作工艺——点翠。所谓翠羽,即翠鸟之羽。这种工艺就是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,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土耳其蓝色的羽毛仔细地镶嵌在座上,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。
清蝴蝶耳挖簪(左);清·鎏金点翠蝴蝶簪(右)
清 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
女子佩戴发簪之风于唐宋盛行,在许多唐代敦煌壁画中可以看到,很多女子头上都插着发簪。
而且簪在古代也是男女通用的,杜甫有诗云:“白头搔更短,浑欲不胜簪”。
剧照
它还象征着尊严,皇帝在节日里赐给大臣的礼物通常是簪,所以古时规定罪犯不许带簪,就连皇后或者妃嫔犯了宫规法典也要“退簪”。
剧照
如《甄嬛传》里的安陵容,她爹贪污被抓了,她就“脱簪请罪”跪在皇帝门外一直不起来。
剧照
明·金镶玉螃蟹簪
清·白玉嵌翠碧玺花簪
明·嵌玉镶宝发簪
清·点翠发簪
除了发簪,钗也是古代女子的常见首饰。钗和簪非常相似,不同的是,发簪通常为一股,发钗则作成双股似树枝丫叉,故而得名。发钗多成双插于发髻,发簪一般为单数。发钗的安插方法,常见有横插法(即两鬓对插)、斜插法和倒插法(即从下往上反插)。而且,一般发髻越高,插的发钗就越多。
项维仁工笔美人图:图中女子应为斜插法,即发钗插于发鬓一侧
项维仁工笔美人图:图中女子应为横插法,即发钗两鬓对插
由于钗有两股,分钗便被借用来指夫妻分离,如“破镜分钗”、“分钗断带”。 钗不仅是一种饰物,它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。
清·银钗
明代皇宫嵌宝钗
步摇
“云鬓花颜金步摇,芙蓉帐暖度春宵”,这句诗写出了头戴步摇的女子之柔美。
步摇,顾名思义,随着女子款款移动而摇曳生姿,着实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。这种发饰是在簪、钗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,底座通常为钗,钗上一般缀有活动的花枝、蝴蝶鸟雀的翅膀、垂珠等。
步摇初见于两汉,是一种很美的饰物,女子一回头,一行步,簪钗上的珠玉会自然摇曳,取其行步则动摇,因此起名为步摇。
头戴步摇的女子,只有心思细腻,踏出气定神闲的步子,才能走出楚楚动人的风情。
要说对步摇的钟爱,非魏晋南北朝和唐朝两个时期莫属了。魏晋时期的步摇比较纤细,由弯曲的金银细丝组成花枝状。这样的步摇戴于女子头上,稍有动静,花枝便会震颤不已,配以那个时期特有的博衣广袖,让魏晋女子颇有弱柳扶风、秀骨清相的脱俗风姿。
魏晋南北朝女子高髻插步摇发式(左);金冠花(右)
到了唐代,步摇的使用则更加普遍,而且无论贵族与平民,都可戴之。唐代的步摇多为金玉制成的凤鸟状,鸟雀的口中挂衔着珠串,随着人体的走动,珠串便会摇颤。
因此,到了现代,很多女性也特别喜爱,尤其是热爱汉服的女子,一袭轻纱,头戴步摇,一步一生花。
明·凤鸟花卉步摇(左);清·镀金点翠鸟架步摇(右)
魏晋南北朝·花枝树杈式样步摇
清代·点翠步摇
华胜
华胜,即花胜。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,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。《释名·释首饰》:"华胜,华,象草木之华也;胜,言人形容正等,一人着之则胜,蔽发前为饰也。"《汉书·司马相如传下》:"皓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。"唐颜师古注;"胜,妇人之首饰也,汉代谓之华胜。"
清嵌宝华胜
点翠华胜
璎珞
璎珞原本是古代一般印度佛像颈间的一种装饰,由世间众宝所成,寓意“无量光明”。后来随着佛教一起传入,唐代的时候被爱美求新的女性所模仿和改进,变成了项饰。璎珞主要是珠玉串成,形制比较大,在装饰中最显华贵。
不好意思犯错图了,下面这张才是
缨络,也作璎珞,古人爱繫于颈项上。缨络上部,一般是金属项圈,珠宝玉石悬挂在项圈周围;有些项圈,靠近胸前位置,还给繫上一个类似锁片的饰物。缨络原为古印度佛像颈项间的一种装饰,佛教传入中国,它也随之被带进中土。缨络也被称作项圈、长命锁或金锁,《红楼梦》中的公子小姐,便常常挂这种饰物于颈项上。
剧照
具波斯风格的缨络挂饰 南宋时期“南海一号”沉船出水的文物
花丝金点翠璎珞
凤冠
“虹裳霞帔步摇冠,钿璎累累佩珊珊”,凤冠是古代妇女高贵的礼冠,祥瑞、希望、权力和身份的象征。
凤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,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,呈镂空状,富有立体感;凤用翠鸟毛粘贴,色彩经久艳丽。
金镶宝钿花鸾凤冠 明荆端王次妃刘氏墓出土 湖北省博物馆藏
明代孝端皇后凤冠 1956年北京市昌平区定陵出土
冠上所饰珍珠、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,冠上嵌饰龙、凤、珠宝花、翠云、翠叶及博鬓,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做成,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,组合成一顶凤冠。
剧照
明代时期,上至皇后,下至品官之妻,皆可佩戴凤冠,只是用材有讲究,甚至明代普通人家少女出嫁时,也被允许盛装打扮戴上凤冠出嫁。
剧照
而到了现代,很多人也会选择中式古装婚礼,展现东方特有的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,十里红妆,凤冠霞帔,一步一生花,美艳动人。
手镯/耳环
"何以致契阔?绕腕双跳脱" ,诗中所说的“跳脱”就是手镯在古代的一种称谓。
隋唐至宋朝,很多女子的饰品中都不会缺少手镯,当时称之为臂钏,非常流行。
镶金玉臂钏,现存陕西历史博物馆
明刻花龙头金手镯
《三才图会》中“钏”的图像
除此之外,耳环在古代女子首饰中也绝对占有重要地位。
“青宜之山宜女,其神小腰白齿,穿耳以鎼”,在《山海经》中,早已有女子佩戴耳环的记载。
“还君明珠双泪垂,恨不相逢未嫁时”,诗中的“明珠”指代的就是耳环。
细细一看,一对精致的耳饰佩戴在耳畔,确能给女子增添了无限风情。
当然,除了以上这些饰物之外,古代女子的首饰还有花钿、戒指、指甲套、扁方等等,特别是皇室贵族女子,其精致程度常人真是难以想象。
剧照
而这些饰物中,也有很多成为当代汉服必备“配套首饰”,华丽的汉服穿上身,再佩上各类好看的首饰,温柔雅致的古典美人跃然于眼前。
汉服不仅承载了华夏礼仪文化,与之“配套”的首饰更是功不可没,也是中华美学的展现。
古代妇女的头饰是古代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在文明传承过程中我们汲取了很多,也舍弃了很多,在有着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崇尚简洁的人们已不再佩戴象古代那样华丽且形式复杂多样的头饰,但是簪,钗等头饰并没有消失,它们被简化了。在日常生活中还是经常可以看到女子用简单,大方的簪钗来绾头发。希望簪钗作为服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继续发展与传承下去,中华文明这个璀璨的皇冠上不可缺少这样一颗闪耀的珍珠。
同类文章排行
- 手工雕蜡-戒指制作
- 商业款翡翠福豆吊坠
- 艺林|课室日常
- 满满的成就感|绕线工艺班-第三天
- 给女儿的小礼物|绕线工艺班-第二天
- 一根金属线做一件首饰|绕线工艺班-第一天
- 不仅好玩,还能赚钱的nomad建模
- 【赛事】2021上海新锐首饰设计大赛
- 【鉴赏】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 推出 Stellar Times 宇宙星辰高级珠宝系列
- 【鉴赏】Chaumet 推出 Perspectives 高级珠宝系列:建筑视角